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为“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”,中国军视网特开设【英雄志 民族魂】专栏,挖掘整理抗战时期英烈的感人事迹,展现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、浴血奋战的壮丽篇章,激励后人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,赓续红色血脉。本期推出《【英雄志 民族魂】周建屏:抗日到底的民族脊梁》。
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,河北省平山县这座模范抗日根据地曾三次遭受日寇的疯狂“扫荡”。1941年寒冬及1943年春秋两季,凶残的日军每次“扫荡”平山县时,都特意将炮口对准小觉村半山腰上那座庄严的烈士陵墓。然而,这座象征着抗日精神的陵墓就像它所纪念的英雄一样坚不可摧——每次被炸毁后,小觉村的乡亲们都会含着热泪,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将它重新修建起来。这座陵墓下,长眠着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烈士,他用生命铸就的丰碑,永远矗立在老区人民的心中。
周建屏,原名宗尧,字兴唐,祖籍江西金溪,1892年8月26日出生于云南宣威县倘塘的一个商人家庭。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,并更名为建屏,随后在云南新军第十九镇服役。1911年,他投身辛亥革命,此后又相继参加护国运动、护法运动及讨伐陈炯明叛乱的斗争。1926年,经周恩来推荐,周建屏进入黄埔军校学习,并参加北伐战争,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担任营长。1927年春,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,随后转入朱德军官教导团。
展开剩余49%大革命失败后,周建屏毅然参加南昌起义。1929年,党组织派遣他前往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根据地工作,历任红军团长、师长。1930年9月,周建屏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军长。红十军改编为红十一军后,他继续担任军长。同年10月红军整编,他改任红十九师师长,后调任独立红二十四师师长。长征开始后,他率部留守南方坚持游击战争。1935年,周建屏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,被秘密送往上海救治,次年伤愈后奔赴延安。
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周建屏担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副旅长,率部在平型关战役右侧承担主攻任务,重创日军板垣师团。随后,他率部挺进五台山至河北阜平一带,发动群众,开展游击战争,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。同年11月,晋察冀军区成立,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,周建屏被任命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。他积极发动群众,建立抗日武装,改造乡村政权,收编地方武装“联庄会”,推行减租减息运动,助力地方发展生产。短短数月间,他发展起相当于三个团的区队力量,壮大了八路军队伍,多次粉碎敌人的“扫荡”与“蚕食”。在温塘战斗中,他指挥部队歼灭日伪军千余人,使第四军分区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模范抗日根据地。
周建屏戎马生涯三十载,七次负伤。由于长期身处艰苦的战争环境,加之战事频繁,终致旧伤复发,于1938年6月13日医治无效,与世长辞。他留下的遗言是:“你们替我转告官兵和民众,要抗日到底……”
周建屏牺牲后,当地群众在太行山山腰为他修建了烈士墓。新中国成立后,其遗骨移葬至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。2014年9月1日,周建屏烈士荣列国家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。
发布于:北京市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