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河北保定市米北庄,人们往往会被扑面而来的景象所震撼。街道两侧,白色的标有“奠”字的幡旗迎风招展;各式花圈、一排排纸扎人静静排列。而地面上,片片“天地银行”冥币与纸钱随风飘散。这样一条街道,几乎全是与“逝者”有关的物品。米北庄,正因这一特殊行业,被称作“中国殡葬第一村”。这里生产的产品,虽然许多人视为忌讳,却支撑起了一个年产值逾11亿元的庞大产业。
米北庄之所以成为全国最大的殡葬用品制造地,要追溯到清末民初。起初,这不过是个以农耕为主的小村。村中妇女巧手制作纸花,本为装点头饰和节日点缀之用。轻薄的手工纸经剪裁扎制,再用细铁丝缠绕,一朵朵鲜活的纸花便被创作出来,这背后凝聚着家族间巧手与传承。
到20世纪80年代初,村中建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纸花交易市场。那时,尽管集体生产大队不鼓励私人经营,不少村妇依然低调骑车将自家的纸花贩售到外地。正是这一股坚韧不拔的劲头,让米北庄的纸花逐渐闻名全国。
随着社会变迁,纸花的用途从生活装饰演变为祭祀用品。面对民间丧葬仪式对纸扎制品需求的暴涨,村民们迅速扩大生产范畴。从起初的纸花,很快拓展到花圈、寿衣、骨灰盒等商品,品种从十几种增加到上万种。
2003年,雄县县委主导在米北庄北部新建了市场街,吸引全国各地从事殡葬用品的商贩进驻。自此,这里逐渐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产业生态,有专门负责生产的,有从事销售的,还有人潜心研究新品类,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。
今天的米北庄,已贡献了全国90%的殡葬用品市场供应。从传统寿衣、花圈到纸扎豪车、别墅,再到“冥界iPhone”,设计种类之丰富令人称奇。本地制造的冥币还远销海外。在国外,冥币有了独特的英文名,比如“祖先钱”(Ancestor Money)、“佛祖纸”(Joss Paper),还出现了“地狱银行”(Hell Bank)等新奇称谓。这些纸钱早已不单单是祭祀用品,更承载了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。
徜徉在米北庄长约一公里的主街,500多家殡葬用品店毗邻而立。全村约五百户居民大多直接或间接参与殡葬用品的生产和批发。目光所及,从传统的花圈与寿衣,到仿真纸扎的豪宅名车,琳琅满目,应有尽有。工人们正忙碌地为“别墅”等纸制建筑分装零部件,屋顶、窗框被精细的工艺分门别类打包。这些产品为全国各地的丧事仪式所必需。
每逢清明、中元等传统祭祀高峰期,米北庄的物流网忙得不可开交。数不清的冥币、纸扎楼宇通过完善运输系统销往全国,部分产品甚至漂洋过海。
传统产品如花圈、寿衣和骨灰盒仍居销售主力。近年来高端定制趋势愈发凸显。例如纸扎的豪车、别墅和具有收藏意义的仿真冥币,均成为消费者的新宠。当地工艺水平也令人赞叹,比如寿衣的肩膀、腋下细节处理让仪式更加庄重;冥币印刷纹理细致,甚至成为海外藏家眼中的优质收藏品。纸扎房屋的色彩搭配及细部处理更是逼真传神。
对于本村居民而言,“做死人生意”并非禁忌。相反,米北庄人对丧葬话题极为坦然。中国传统文化视缅怀先人为孝道“重头戏”,烧纸为逝去亲人“送行”,传递生者情感和敬意。商家深知其文化内涵,他们重视的不只是产品,更是对逝者与家族情感的寄托。正因如此,这个行业得以焕发巨大的经济价值。
殡葬产业并非一帆风顺。近年来,国家大力推进绿色殡葬改革,对焚烧冥币、纸品的管控日益趋严,旨在减少污染排放。政策在河北尤为突出,大批小厂不得不关停转型。一些作坊转向生产电子花圈等环保替代产品,虽然市场初见成效,却面临消费者接受度不足、难以完全替代传统制品等现实困境。
另一个挑战来自电商。网上销售拉平了价格差异,利润空间日益被压缩。物流成本上涨与产品同质化导致商家间竞争白热化,微小的价格调整都可能造成订单大量流失。
社会观念的变迁和新一代消费偏好,对传统殡葬用品构成冲击。不少年轻人更钟情于绿色环保、简约祭祀,如鲜花祭扫、网络追思等新方式。部分城市推行祭祀“零焚烧”政策,进一步推动行业革新。
面对压力,米北庄村民努力尝试创新与“自救”。新型环保产品陆续上市,传统纸扎逐渐被电子花圈、LED灯饰等更耐用且低碳的产品取代。“共享花圈”租赁服务在村中兴起,一些商铺通过租赁拓展市场,提高花圈的使用效率,也紧贴政策需求。
有传统的传承,更有年轻一代的新探索。村中90后青年,借力短视频、直播等新媒体渠道,将现代营销理念引入传统殡葬产业。他们设计新款寿衣,上镜直播宣传,将本行业推广至更广阔的客群。这样的创新不仅弱化了殡葬行业的神秘,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,也赋予古老行业崭新的活力。
未来,米北庄还可借助技术升级,探索殡葬品定制化和艺术化。比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为家属提供更具纪念意义的追思方式,艺术化的纸扎品也许会成为消费者心中的纪念对象。规范化与本地殡仪馆、陵园的合作,有助于保障收入稳定。
部分村民计划通过发展高端农业项目,重拾土地资源优势,扩展经济基础。高品质红薯或特色农产品品牌成为探索方向之一,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。
米北庄这一拥有百年纸扎传统的小村庄,以非凡的手工技艺,构建起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殡葬产业矩阵。从匠人的坚守,到现代企业的创新,这里见证了丧葬文化随时代不断自我革新。面对转型与变革的压力,村民们依然追寻绿色、科技与市场的平衡之道。从环保纸扎、电子花圈,到线上销售与定制开发,米北庄始终没有放弃改变的步伐。
尽管产业不断变化,对生命的缅怀与敬意这一文化底色却亘古未改。创新与传承之间,米北庄正以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对生命的深情告别。未来,这个小村庄仍将作为中华殡葬文化的重要符号,延续它的精神与记忆,为社会记住生命的分量与人性的温度。
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