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这么一张老照片,特别珍贵,是1940年拍的。上面就三个人,但这三个人可都是大佬,咱们国家的开国功臣,都当过358旅的头儿。一个呢,是上将军衔;一个,是少将军衔;还有一个,以前做过省委书记。他们的孩子,那也是相当厉害。话说回来,这三位到底是谁呢?下面我给大家说道说道。
一、那些辉煌的日子,开国大将们立下了无数战功。
照片中间站着的那位将军,一身笔挺军装,个子特别高,体格壮硕,看着就威风凛凛。一眼就能瞧出,他比旁边的战友高出了一大截,完全就是个关中地区的壮汉子。那时候,他就是358旅的旅长,名叫张宗逊。
张宗逊,老家在陕西渭南县,他在黄埔军校念的书,参加过秋收起义,还有三湾的大整改。后来,他跟着毛主席去了井冈山,一块儿建起了革命的大本营。1934年10月,他又踏上了万里长征的路,一路上当过中央军委第二野战纵队的参谋长,红3军团的师长,还有红10团的团长。他带着队伍,打下了娄山关,攻进了遵义城,这些都是他指挥的大仗。
抗战那会儿,他先做了第358旅的领头人,后来又成了晋绥野战军的副司令,还兼顾着吕梁军区的司令和政委的活儿。他带着队伍,打下了雁门关伏击战、陈庄战斗、百团大战这些漂亮仗。解放战争时,他又指挥了大同集宁战役,还保卫了延安,对解放战争的赢面可是大大加分。等新中国一成立,他就戴上了上将军衔的荣誉。
站在照片最靠左位置的是李井泉,那时候他担任358旅的政委一职。在合照的三个人里,就他一个人没挂着军衔。
1909年,李井泉在江西省的临川县呱呱坠地。到了1927年8月,他投身到了那场轰轰烈烈的南昌起义中。他一路干到了红一军的秘书长,还当过红三十五师、红军独立第三师以及红二军第四师的政委。没错,1934年10月那会儿,他也踏上了万里长征的路途。
抗战那会儿,他当过358旅和晋绥野战军的政治头头,帮忙建起了晋西北的抗日老窝,还搞起了绥中、绥南、绥西这些地方的抗日游击区。他带着队伍,一次次地把日伪军的围攻给打退了。
后来他变成了晋绥分局的组织部长,还当上了抗日大学的政委,给我军培养了不少厉害的人才。抗日战争打完了,李井泉就当上了晋绥军区的政治委员和第20兵团的政委,他帮贺龙和杨成武做了不少工作。等到新中国成立,他又做了川西区党委的第一把手、四川省政府的主席、西南局的书记,还有成都军区的第一政委这些职务。
在照片最靠右站的是金如柏,那时候他是358旅管政治工作的部主任。
金如柏1909年来到这个世界,1930年他投身红军,并且在那一年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。在搞土地革命那会儿,他当过永丰县委的科长,也做过江西军区独立第三团政委,还有红二军团第六师的部长这些官职。
打仗那会儿,他在八路军358旅当过政治部的头儿。等到解放战争时,他又成了晋绥野战军第三旅的政治委员,还管过西北干部学校的政治部。新中国一成立,他忙活着,先后在西南军区、昆明军区当政治委员,还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副院长。到了1955年,国家给他发了少将军衔。
二、教育孩子得法,后代一个比一个出色
比起老一辈,他们的孩子也是相当厉害。特别是张宗逊的二小子张又侠,那真是比老子还强。张又侠也是我军里的杰出将领,早年就去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,战功卓著。他当过北京军区的副司令,也做过沈阳军区的司令。到了2011年7月,他还升为了上将。现在他是中央军委的委员,还管着军委装备发展部。一家子里出了两位上将,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。
虽然金如柏在这三个人里头,算是稍微弱点,但他有个特别出名的儿子金一南。金一南是个少将,拿了不少大奖,像全军首届啥奖、中宣部啥奖,还有国务院新闻办的啥奖,他都得过。他是军史方面的大专家,写了很多书,书多得都能堆成山了。他写的《苦难辉煌》、《浴血荣光》这些书,在中国文学圈子里头,那可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。
总结:到这里,咱们就说完了。希望讲的东西能让大家心里有个数。总的来说,就是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些内容,并在需要的时候用上。别忘了,学到的东西得用起来才有价值。好了,咱们就到这儿,下次再见!
老一辈的革命英雄品德高尚,他们的孩子在父母严苛的指导下,接手并传承了我们党的辉煌革命精神。他们为祖国和百姓默默付出,不怕吃苦,遇到挫折也不退缩,打拼出了耀眼的成就和精彩的人生。
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