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兴家犹如针挑土,败家好比水推沙。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:一些家庭不惜花钱带孩子“走南闯北”。
然而,有些孩子走遍千山万水后,却依然困在自我认知的围墙中。
“富养孩子”本是一种美好的愿望,但若方式错了,就可能变成了“欲望的催化剂”。
很认同一句话:
“旅行最大的好处,不是能见到多少人,见过多美的风景,而是走着走着,在一个际遇下,突然重新认识了自己。”
旅行是一场心灵的对话,是教会他们在平凡中发现价值,在世界中找到位置。
若父母只给看世界的机会,却不给理解世界的钥匙,那不过是外在繁华换来的内心空洞。
图片
比贫富差距更可怕的,是认知的差距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:
旧时有个村夫,攒了一辈子钱,带儿子去京都长见识。
路上见了名山大川,尝了各色佳肴,儿子看得眼花缭乱。
回来后,儿子变得挑三拣四,懒得下地干活,总说村里饭菜粗陋、住处寒酸,处处比不上城里。
后来他去赶考,连考三次都落了榜,田里的活计不会做,学里的文章又写不好,族里人都骂他不成器。
一位著名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旅游使智者更智,愚者更昧。”
带孩子去旅行、去见世面,本没有错。
错在只看到了“远方”,却忽略了“内在”。
见得越多,欲望越深,反而让孩子学会了攀比。
一个人的成长,不仅仅是脚步的延伸,更是认知的拓宽。
《平凡的世界》中有这样一个女孩。
兰香平日话不多,性子却倔强,家中清贫,常常吃不饱饭,她却偏爱读书,成绩始终名列前茅。
有时,一本高中物理书让她如获至宝,从此沉迷其中。
她没桌子,就趴在炕上学习,拼命备考,她清楚,考不上就只能困在黄土地里过一生。
而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了她的“出村通行证”。
从双水村到北方工业大学,再到航天领域,她彻底走出了命运的围墙。
《原道》有言:“坐井而观天,曰天小者,非天小也。”
人生最难的贫穷,是认知上的贫瘠。
世界再辽阔,如果孩子心中空洞,也只是表面的热闹。
当他长大后,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资源、能力去维持那样的生活,他会惊觉,那曾经的“优越”,不过是一场短暂的幻觉。
没有匹配的能力和条件,那些浮华反而变成了沉重的负担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
孩子的眼睛可以看到远方,但最重要的是,要让他们感知到生活。
图片
图片
与其富养物质,不如富养精神《人生的智慧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
“外在的幸福是偶然的,内在幸福才是永恒的。”
一个人的精神厚度,决定了他一生的姿态。
精神空洞的人,就算坐在世界最高楼,也只感到孤独和虚无。
内心丰盈的人,即使处境平凡,也自带光芒。
网上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:
有一个男孩,童年没有旅行,没有辅导班,只有柴米油盐的琐碎和日复一日的生活。
但母亲常常给他讲古书里的人物故事、家族的清规与乡土的风俗。
他从小耳濡目染,性情沉稳,心中装满了敬畏与坚韧。
成年后,这个少年考上了复旦大学新闻系,成为一位优秀的深度调查记者。
有人问他:“你从小的生活是否很苦?”
他答:“不,我母亲让我拥有了整个世界。”
很认同一句话:
“很多父母拼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物质,却忘了教育的终点,是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健全。”
人类所能获得的幸福,三分之一来自外在的物质,三分之二来自内在的精神。
孩子不是用金钱养大的,而是用精神抚育起来的。
让他们看世界或许改变命运,但如果没有内在的支撑,再多的旅行也只是走马观花。
唯有内心丰盈,不会被表象迷惑,不会轻易焦虑,他们才能在困境中保有希望。
让孩子学会爱、学会思考、学会安静地独处,懂得内省、心安而后稳,才能真正走得长远。
图片
图片
有远见的父母,锻炼孩子安身立命的本事有些人把“富养”误解为衣食无忧、优渥条件。
却忽略了,真正能陪伴孩子一生的,是心智、是品格、是面对现实世界的能力。
给孩子一座金山,不如教他一把铁锤。
一个孩子能否安身立命,决定于他是否拥有从内而外的成长底气。
1.正确的价值观
古语云:“三观正,路自宽。”
人生的路该怎么走,取决于最初心中确立的方向。
一个人若没有正确的价值观,再高的智商、再多的资源,也难免走偏。
而价值观的建立,往往源自家庭的熏陶。
对是非善恶的态度、对金钱与成败的认识,都会潜移默化地刻进孩子的灵魂深处。
唯有价值观端正的人,才能在人生变局中稳得住脚步,不乱于心,不困于情,安于当下,勇于未来。
2.独立思考的能力
孔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
当今社会喧嚣,若没有独立判断力,孩子很容易被情绪带跑,被言论左右。
能思考的孩子,即使不善言辞,也内心通透;
即使遇事受挫,也能从中归纳、反思、再出发。
这样的孩子,不易被带节奏、不轻信谣言、不盲从风口,能在复杂的现实中,活出清明而有力量的人生。
3.走出绝境的勇气
这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,能不惧苦难的人,才能走得更远、更稳。
面对难题,怕不是解决之道,依赖更不是长久之计。
人生最大的福气之一,是遭遇荆棘坎坷时,不慌、不逃、不推卸,而是能动脑、动手,扛下并破局。
只有这样,才不会面对一点生活压力就焦虑,遇到一次打击就崩溃。
▽古语言:“人生至乐无如读书,至要无如教子。”
为人父母,最大的事,便是参与孩子的成长,把孩子变成完全的人。
然而,给孩子看世界,不只是物质上的给予,更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引领。
真正的富养,是教会他们看清世界、看懂人心,更重要的是看见自己,在有一天离开我们后,依旧有能力直面风浪、独自立世。
这样的孩子,才是拥有真正的“富贵人生”。
愿我们都能先修己身,再育子女;愿我们的孩子,活得清明、坚定、真实又自在。
点亮文末“爱心”,请您转发分享,弘扬中华传统文化!
*作者:爪间墨 来源:国学生活(ID:gxsh789)
国学生活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